11月12日下午第6节课,刘梦田老师在24级计算机3班开展《实战2 计算电费》Python 公开课,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凭借多维度创新设计,将抽象的编程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体验。

课堂开篇打破传统,引入“数字人王老师”虚拟角色,抛出“用电量相近为何电费差异大”的生活疑问,搭配传统与峰谷电费账单对比,瞬间抓住学生注意力。学生在分析账单细节、解答疑问的过程中,自然掌握峰谷电计费规则,实现 “从生活到知识” 的平滑过渡,轻松开启学习状态。
针对编程逻辑抽象的痛点,将电费计算流程具象化,让学生直观理解类型转换与结果保留的必要性,高效突破“生活需求转编程逻辑”难点。

考虑学生基础差异,采用 “结构化分组 + 差异化任务”,7 个小组各设 “梳理员、编写员、检查员、发言员”,确保人人参与;任务卡含不同峰谷电量数据,搭配基础代码框架,既降低薄弱学生门槛,又给能力强的学生留优化空间。刘老师巡场精准指导,收集错误案例,避免 “部分学生游离”,实现全员掌握核心技能。

公开课后,计算机教研组组织了深入的评课探讨。听课教师们围绕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性、技术实操指导有效性展开交流,既肯定了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地,也针对代码演示节奏、实操任务分层等细节提出优化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课程在前沿技术与学科基础融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极具价值,为后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可探讨的方向。(陈丽)
初审:何丽娜
复审:袁青
终审:汪礼俊
皖公网安备 3418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