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文章来源:】 【发布人:学生处】 【发布时间: 】 【点击量: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

“师生手拉手”导师育人活动工作小结

 

   根据学期初学校行政务虚会议精神,本学期在全校继续开展了“师生手拉手”导师育人活动。本次活动以高一年级为主,以寝室为单位,共安排了45名导师。通过导师下寝室(每周至少2次)、与学生个别交流(每周至少1人次)、召开寝室人员座谈会(每月至少1次)、电话访问家长或邀家长来访、走访学生家庭(每个受导学生必须家访1次)等多种形式,进行导师育人活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组和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督察组。活动开展后,督察组在12月初进行了期中督查,检查了导师的《工作手册》,对受导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电话抽查了部分受访学生家长。学期末,督察组对本学期活动进行了全面考核,统计了各位导师的各项活动数据,组织受导学生对导师进行测评,对每个受导寝室的家访活动进行了部分电话回访。自2013年9月中旬活动启动到2014年1月4日,本次活动共有受导学生366人,导师下寝室1218人次,与学生个别交流957人次,召开座谈会194次,走访学生家庭354家,收集了部分影像资料。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如下目标:

1.提高了育人导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有效促进了“全员育人”格局的形成。

通过“师生手拉手”活动的实施,改变传统德育工作只有少数人实施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改变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状况。同时通过“师生手拉手”活动的实施扩大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工作力量,逐步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由于受导学生的情况复杂多变,迫使育人导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工作水平与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师生手拉手”活动的实施真正实现“师”和“范”的结合,使任课教师能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把握德育时机,利用德育资源,使德育成为教学的有机部分。让更多班主任老师通过自己与育人导师的共同努力使班级的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1)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2)学生的违纪情况大幅度减少。

2.加强教师的责任感,融洽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使关爱每一位学生由口号转变为积极的实践。

通过“师生手拉手”活动的实施改变过去班级只由班主任一人来管,学生只跟班主任熟悉的局面,充分调动课任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目光从课堂教学扩大到寝室管理、学生生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诸多方面,从而提升课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赢得更多学生的尊重,经常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这样,在学校,无论是哪一位受导学生有任何的事情,他找到的第一位教师很大可能就是他的育人导师,这无形之中提高了育人导师的责任感、成就感和在学生当中的亲和力、让“师生手拉手”活动架起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改变过去德育工作者居高临下进行说教的形象,同时也给了学生信任任何一位教师的亲切感。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融洽,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通过“手拉手”活动,使师、生双方比较熟悉,导师主动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进行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引导,导师会因人而异,对受导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尊重受导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避免过去班主任一人无法“因材施教”的局限,同时因育人导师由定期的家访联络活动,所以学校与学生家长间的联系会更加密切,双方的整合优势会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学校的影响力也会在社会中得到提高。

通过督导检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少数导师下寝室次数不够,在寝室的时间不够,有的甚至签名就走。

2. 少数导师与学生交流及座谈会质量不高。

3.部分家访任务没有完成,电话抽查得到学生家长确认。

4.我们的组织工作和活动方案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