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有效防范校园周边道路交通事故,保障走读生上下学出行安全,10月17日上午,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安徽广德技师学院)在体育馆开展2025年“交通安全进校园,护航青春助成长”主题教育讲座。讲座由学生处主任章银照主持,广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城区中队王长禹警官担任主讲,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林出席活动,全校走读生全员到场聆听。
王长禹结合学生日常出行场景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步行、骑自行车、骑电动车及家长接送等出行方式中的安全隐患。他通过公安部最新统计数据——去年全国涉及中学生的电动自行车事故伤亡率同比上升率,且头部受伤是主要致死原因,直观揭示了青少年交通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必要性。
随后,王长禹围绕“高危行为逐条拆解”展开讲解,针对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四类危险行为逐一分析。
首先,在“不戴头盔”问题上,他引用事故数据明确,未戴头盔者的头部受伤率是戴头盔者的3倍以上,致死风险更是增加5倍,反复强调头盔绝非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出行途中的“保命符”。其次,针对“违法载人”,他先明确法律规定——电动自行车仅能限载一名12周岁以下儿童,高中生搭载同学属于明确违法;再分析安全隐患,指出载人后车辆重心后移、刹车距离延长,操控性大幅下降,提醒学生“友谊珍贵,但不应以安全为代价”。
接着,对于“闯红灯与逆行”,他指出学生群体中常见的“赶时间”“看没车”“大家都这么走”三类错误心态,直指这些想法的危害——司机的视线盲区、对车速的误判都可能引发致命事故,强调“红灯等一等,等的是文明更是安全;逆向行驶,逆的是规则更是生命”。
最后,在“错骑电摩”问题上,他通过“看脚踏板有无”“看牌照颜色”“看最高速度”三个直观方法,教学生区分电动自行车与电动摩托车,明确未满18岁无法考取相应驾照,骑行电动摩托车属于无证驾驶,需承担法律责任。
讲解过程中,王长禹警官还用表格清晰对比了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的执行标准、最高车速、驾驶资格等关键信息,同时以“九号”系列车型为例,详细解读了无证驾驶电动摩托车的后果。最后,他以“生命没有预演,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警示学生,呼吁大家重视交通安全,让遵守规则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
此次讲座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案例真实、讲解通俗,有效填补了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盲区。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安全第一”的出行理念,更为构建平安校园、护航学生健康成长筑牢了安全屏障。(胡向姗)
初审:章银照
复审:袁青
终审:汪礼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