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

广德县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 【发布人:项目办】 【发布时间: 】 【点击量:

广德县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断适应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切实完善基础条件,确保发展规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县域职教发展的新机制,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问题入手,突出重点。以改革体制机制为突破口,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中专办学体制和系部管理机制的建设,着力解决基础能力薄弱、师资力量不强、教育质量欠佳等突出问题。

(2)整体谋划,抓住关键。以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着眼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通过区域内职教资源整合,形成以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为主体、广德实验中学和广德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为辅助、企业、行业积极参与的“广德县职教联盟”,积极谋划开展集团化办学,提升办学水平。

(3)着眼长远,有序推进。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为指导,立足一年新开局,三年新突破,五年新跨越,实现我县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蓄积和人才支撑。

三、主要目标

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整合广德现有职业和成人教育资源,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推进成人学历教育,扎实开展各类社会培训,使职前职后的学历和培训教育横向沟通,纵向衔接,变封闭单一的职教为开放的,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式教育,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蓝领人才基地”和国家级改革示范优质特色创建工作。在办学思路、培养目标、硬件设施、软件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诸方面充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四、实施对象

广德县域内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省级示范以上乡镇成技校。

五、主要工作

1、完善基础条件,确保办学规模

(1)完善基础条件。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新校区建设。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分三期争取于2017年底完成全部包括教学、实训、培训、生活、运动等在内的建筑面积达70000平方米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投入为主,争取有关项目资金,吸引社会力量等,逐步进行设备添置,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2)确保办学规模。一是学历教育。中职层面,确保每年招生2000人的规模;高职层面,通过高职自主招生入学高职院校每年达到1000人规模,其中通过中、高职衔接的区域企业冠名班、订单班培养入学人数不少于500人,初步实现中职与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技术技能上的递进和延展,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层面,通过对口高考升入应用型本科高校每年达到500—800人的规模。二是社会培训。以项目培训为依托,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及从业人员资格等培训形式,不断扩展培训的层次和范围,达到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每年培训达6000-8000人次。 

2、加强队伍建设,保障有效运行

1建设目标。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等制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改革与创新精神强,管理科学规范,作风团结、务实民主的管理干部队伍;通过加强师德建设、继续教育和综合考评、竞争上岗等制度落实,逐步建设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2教师数和学历要求。根据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文化课、专业课、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总数达300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符合国家规定的岗位设置要求。专任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占5%人以上;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专业教师建设。有计划地加快专业教师的引进、转岗培训力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并有5%的专业教师出国培训。通过教学技能比赛、专业技能比武,促进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用制度激励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的考核认证,“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80%以上。通过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操作技能。通过聘请企事业单位具有较高学历层次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员到校专、兼职教学,达到校企了解,面向学生和企业,指导有效,全面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4)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工程。通过奖励措施和开展各种业务竞赛,促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实现以校级骨干教师为主体,拥有县、市、省及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的名师群体。

3、加强专业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1)加强专业调研。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严格执行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审批和资质清查制度,大力推进专业教学标准文本建设,使之具有能适应社会、人才、产业、产品结构调整需求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2)专业建设布局。建成5-7个在全市有影响的品牌专业;在加强电工电子、财会电算化、机电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应用四个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不断提升专业发展内涵,逐步形成“三群带动(即加工制造专业群、电子信息专业群和财经商贸专业群)、三方发展(骨干型、关联型和服务型)、三层培养(应用型本科升学、高职自主招生和区域企业就业)”的专业建设布局。

3)专业建设目标。通过加强骨干型专业建设,满足区域加工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的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加强关联型专业建设,诸如建筑、汽修等专业,为新时代建筑装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提供层次较高的实用人才;通过加强服务型专业建设,满足地方服务业发展的人力和人才需求。

4)地方特色专业建设。加强与地方具有特色传承文化的产业、行业的合作,在竹产品加工、竹(根)雕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开发具有地方文化传承特点的特色专业,以订单班、冠名班的形式,培养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人才,形成特色专业。

4、加强课程建设,促进专业教学

(1)重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用人需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通过组织专家分析、讨论、认证,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企业岗位工作群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对既有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不断完善,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努力实现校企“共育”。

(2)改革传统教评模式。继续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环境,实行小班制,建立专业导师工作室,建设一体化实训车间,因地制宜的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大力推广以项目课程为主导、工作任务为主线、实践教学为主体的“项目法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五步法”等新型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在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开展“生态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运用导学案、小组合作、探究质疑、多媒体信息资源等方式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完善“一标”(体育与健康达标)、“三格”(职业道德、公共基础课与专业理论课、实习实训课合格)、“四证”(普通话、计算机操作员、两个专业等级证)的毕业生评价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实施教考分离,成立由家长、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组成的实训教学考核组织机构,对常规实习实训、专业技能、就业与创业分别由实训处、技能鉴定站和实习企业进行评价考核。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通过精品课程、校本教材、教学资源库三个抓手,发挥“三级课程”管理中的“学校课程”建设能动作用,着力构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培养的“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工作任务,实施项目教学,使学校课程更切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率,更新课程观念。

5、创新管理机制,落实立德树人

1管理目标。根据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实现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达到组织机构精干,质量监控制度健全,职责分工明确,运行合理高效,管理民主科学的目标。

2)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文明风采”活动,把学校德育教育渗透在以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爱校爱国为核心的养成教育、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为中心的创业教育、以专业思想、专业学识和专业技能能力为本位的综合素质教育之中,定期对学校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情况进行检查。鼓励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

3)德育工作机制运行。建立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特色的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工作机制。转变德育观念,尊重爱护学生,研究新时期学生成长规律,让学生在成人→成型→成才的三个阶段中接受纪律规范,职业精神与品质、职业心理等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生人格。

4)加强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课题研究为导向,逐步建设拥有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相连的课题研究队伍,在探索实践中提高科研能力,由经验型向探索型、综合型教师转变。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广德县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指导职业学校制定制订本校落实任务的具体措施,组织实施。

2、强化工作保障。加强中职管理队伍、科研队伍建设,充实精干力量,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为任务的落实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明确工作责任。具体细化工作任务,精心组织项目任务的实施,明确责任,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大胆实践,努力创造新鲜经验,拓展工作局面。

4、不断总结对话。不断总结对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在落实本实施方案过程中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建立企校对话机制,推进工作落实。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