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宣城市长三角仇敏名师工作室核心成果——《“学历案”让中职课堂“活”起来》一文在中国教育报重磅刊发。该文系统总结了由该工作室牵头,联合皖南地区五所中职学校,历时六年共同探索的教学改革实践。这场以“学历案”为抓手的深层变革,成功打破了中职课堂“教”与“学”的无形隔阂,为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皖南样本”。

面对中职课堂中学生兴趣寡然、教学效能不高的共性难题,仇敏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其“研究、辐射、引领”的职能,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理论指导下,整合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宁国市、宣城市等多所成员学校的骨干力量,组建跨校教研团队,共同引入并本土化实践“学历案”理念。工作室主持人仇敏表示,此举旨在将教学视角从“教师如何教”彻底转向“学生何以学会”,为学生提供一张清晰的学习“认知地图”。
改革的核心在于集体智慧。工作室组织各校教师共同研讨、协作编写涵盖六大核心要素的学历案,将课堂从知识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项目化学习。来自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的潘明华老师分享了汽修课堂的转变:“过去讲发动机,学生被动记笔记;现在他们分组合作,目标是‘组装一台能工作的发动机’,学习主动性天差地别。”宁国市的教师也感慨,如今课堂上充满小组讨论的“嗡嗡声”和学生自信展示的声音,这正是跨校教研成果落地开花的生动体现。
实践证明,这场由名师工作室搭建平台、多所学校共同推进的改革成效显著。调研数据显示,参与学校的学生学习目标清晰度、课堂参与度和学业合格率均大幅提升。更深远的是,改革重塑了教师队伍。在工作室的持续推动下,各校教师从孤立的“讲授者”转变为协同的“学习设计师”,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实现了专业的共同成长。
从单校试点到区域联动,再到辐射长三角,仇敏名师工作室携手五所中职学校,用六年时间以“学历案”为支点,成功撬动课堂深层变革,展现了跨校协作、集体攻坚在推动教改中的强大力量。(宣城市长三角仇敏名师工作室)
初审:仇敏
复审:袁青
终审:汪礼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