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市名班主任简光军工作室
  • 您现在的位置:搜索页
它山之石

班级管理中的“人情味”

【文章来源:】 【添加人:陈丽】 【发布时间:2023-02-15】 【点击量:

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也就是说关注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当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特殊的部分,他们是班级的管理者,是班级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工作繁琐而细致,不仅要关注本学科教学对学生学习负责,还要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班主任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更承载者无数父母的期盼和渴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班主任只有关心和爱护学生,学生才能够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只有和学生之间有了感情基础,才能有效引导和及时纠正,各项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而学生接受我们的前提就是班主任要具有“人情味儿”。

一、用“人情味儿”建班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力量,只有让学生团结在班主任的周围,班级才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凝聚力和创造力。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班主任就要善于用心用爱打造具有人“人情味”的班级氛围。

(一)做一个有“参与感”的班主任

在班级生活中班主任往往是不苟言笑的角色,无形中拉开了学生与我们的距离。想要打造轻松积极的班级环境,班主任必须学会俯身低头,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比如早读时和学生一起拿着书大声朗诵,宣誓时与学生一起大声喊口号,上其他课时坐在教室与他们一起上课,学生吃饭时在班里与他们聊聊宿舍环境聊聊食堂饭菜……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和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班主任适当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拉近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学生才与班主任和班级其他同学们形成良性互动,营造轻松积极的班级氛围。

(二)做一个有“亲切感”的班主任

实践证明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在创建良好班集体的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寓教于活动”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活动中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由于各种不可抗力的影响,学生在校将近两个月时间,不少学生出现想家、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厌学等现象。注意到这一问题后,利用班会和体育课时间,组织了“你画我猜”“兔子舞”等活动,还和兄弟班级举办了拔河比赛,学生焦虑的心情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促进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做一个有“仪式感”的班主任

在班级成员共同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特别的时刻、特别的东西让学生感受到共同拥有的成长的印记,这种印记的就是班级中具有独特性和成长价值的仪式。班级生活中既有一些小仪式,也有每学期每年特定的大仪式。每次上课前问好课后告别,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考试后的班内颁奖仪式和学年表彰大会,还有班会课的生日歌等等,用仪式感赋予集体生活明确的价值,让学生都以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而骄傲。

二、用“人情味”立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班有班规。班规是对学生行为的约束以及纠正,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但是过分强制的、“一刀切”的班级制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制度是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制定的惩罚措施也不能采取激烈的、伤害学生身体健康以及自尊心的方式,可以先提醒后警告最后处罚相结合,惩罚措施可以采取相对柔和的,例如为班级做贡献或者表演节目的方式。

高一时早自习进教室时间是早上六点钟,为了保证早读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到状态,班内自行规定提前五分钟。刚开始执行时,学生都能按时进教室,但是慢慢的就开始有同学踩着早读铃声进教室,惩罚了几个学生之后,迟到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改善。后来找到了班里几个同学了解情况,几个同学向我反应,有的的宿舍因为水管问题早晨没有水,造成洗漱不便。个别同学便认为这是客观原因,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了情绪,认为迟到并不是自己的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学校反映了用水问题,同时开始考虑如何杜绝迟到现象。这几个同学给出了一个可行性的建议,硬性规定进教室时间,在六点之前即可,最后进教室的三名同学要在当天的找各科课代表背诵一个知识点。这一规定颁布之后,学生很兴奋,并纷纷表示自己不可能是最后三个人。事实证明,这条规定在学生中间引起了竞争,从那开始大家都尽可能早一点起床,也尽可能节约洗漱和在路上的时间,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规矩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学生变化的实际情况变化;其次多和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解决;最后深入学生中,听取学生的可行性建议,保证制定的规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制度充满“人情味儿”。